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 0
  • 會員登入
    CLOSE
  • 關於真愛
  • 真愛服務
    • 回上一頁
    • 單身服務
    • 協談輔導
    • 婚姻導師學院
    • 真愛雜誌訂閱
    • 讀書會
    • 家庭心理學 Podcast
    • 免費學習專區-【家庭心理學影片】
    • 免費學習專區-【有嬅直說 Podcast】
    • 【婚姻講座】夫妻密室系列
  • 真愛TV
  • 線上學院
  • 媒體報導
    • 回上一頁
    • 真愛雜誌
      • 回上一頁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 奉獻捐款
  • FB同步資訊
  • 會員登入
  • Copyright © 2017 MIRACLE
購物清單 0
前往結帳

當我尋職就業時,爸媽做對了什麼?

  • 首頁
  •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職場篇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實例一:給我睿智建言
(王瑋傑/公務員/工作地點:臺灣高雄)
        2008年,我重考進入臺灣交通大學機械系,當時的想法是,大學畢業後不是進交大、清大,就是成大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不是去「新竹科學園區」就是「臺南科學園區」。作一名頂著「高科技產業光環」的工程師,是我對自己的生涯規劃,也是身邊大部分同儕的生涯願景。

        然而大學畢業後,打聽職場就業狀況才知道,臺灣青年就業市場恐怕沒有想像樂觀。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臺灣青年失業率高達13%,不僅高於全球平均值,甚至排行亞洲冠軍。臺灣高科技產業光環的魅力已大不如前。聽說很多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因為不想失業,自願「延畢」。

        「為什麼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這麼倒楣?工作難找、競爭激烈、福利待遇也越來越差?」身邊的同學,還有報章媒體的報導,經常都可以聽到這類聲音。即使我就讀的是臺灣頂尖的名校,還是籠罩在龐大的競爭壓力中。

        媒體批評我們這一代「90後」(1990年之後出生的)是「草莓族」,難耐壓力。然而在這全球化競爭的時代,相較於上一輩,我們真的面臨更多求職無門的困境。

        父親一生都是當公務員,早在我念大學的時候,他就開始替我「洗腦」,要我畢業後踏上和他一樣的路子。「公務員的工作太無聊,沒有挑戰性,一成不變,沒有成長。」這是我對父親的回覆。

        「臺灣的學士、碩士、甚至博士滿街跑,高學歷不再是工作的保障。尤其是教改後,大學生一夕暴增,但市場工作機會卻沒有相應增加。公務員工作穩定,有時間心力兼顧家庭。現在大家搶著要當公務員,競爭是空前激烈,至少要努力去試試看,不要輕言放棄這個管道。」父親總是耐心分析。

        2013年,我兩者都考取,在研究所與公務員之間徘徊不定,最終選擇了後者。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男性在選擇職業時,似乎比女性要承擔更大責任。其實,選擇當公務員不是因為逃避,想作「乖乖牌」,也不是為討好父親,而是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父親一生在公務員崗位盡忠職守,也有充分時間留給家人。他的身教勝於言教,我願意以他為榜樣。

實例二:不住為我禱告
(沈孟琳/護士/工作地點:美國新澤西州)
        2013年5月我從賓州大學護理系畢業。原以為護士這一行,應該是「事求人」,而不是「人求事」。沒想到我卻經歷了二次面試失敗,半年內仍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同學們一個個在「臉書」上大秀:「我開始上大夜班囉⋯⋯」、另外一個同學也回應:「大夜班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辛苦⋯⋯」;也有同學炫躍地說:「費城這家醫院的福利真不錯,我真幸運⋯⋯」眼看著同學們一個個穿上護士服,開始在職場上打拼,我的焦慮也開始如影隨形。幾個月以來,履歷表一一如石沉大海,我幾乎陷入一種「坐以待斃」的無力感。

        「我是長春藤名校畢業的註冊護士,為什麼找工作這麼難?我到底哪裡出錯了?美國不是鬧護士荒嗎?為什麼同學們都找到工作了,卻沒有我的一席之地?⋯⋯」我懊惱地問母親 。

        媽咪用那一貫不疾不徐的口吻告訴我:「先把妳自己分內該做的做好,所有應試需要的資料備齊。更重要的是,禱告時不要忘記先認自己的罪,帶著無愧的心,信賴上帝。不能存著高傲的心,眼高手低。妳缺乏護士臨床經驗,不妨先求有、再求好。看上帝怎麼開路。」

        我知道媽咪的信心一向是比我大的。她為我禱告之後,我把找工作的重擔全然交託上帝,焦慮也慢慢被信靠取代。

        終於出現一線曙光。幾個月後,我得到新澤西州榮民醫院的面試通知。經過三階段的面試,我終於得到這輩子第一份就職通知書,工作部門是醫院的精神科。在感恩禱告時,我突然想起:一年多前,我在賓大修過精神科相關學科,當時內心曾經有過感動,希望有一天能夠服事這一類的病人。這半年來,我忙著找工作,竟然完全忘記自己當時的心願。然而上帝是信實的,祂沒有忘記。

        我相信這個工作是上帝為我準備的。我感謝媽咪,這半年來用禱告取代「碎碎唸」。「家裡蹲」的這半年,媽咪的禱告成為我最有力的支持。

實例三:鼓勵加油不休
(李柏融/系統顧問/工作地點:美國賓州)

        如果你問我求職過程順利嗎?我的回答是:「順利,但也不順利!」順利─因為我完全沒有想到,在當時那麼「狼狽」的情況下,居然還會被這家大公司看上;不順利─因為曾投了二十幾家公司,初試通過,最後卻都遭拒絕。

        我 就 讀 北 卡 州 「 杜 克 大學」,雙主修電機系以及生物學系,2012年畢業。「杜克」在美國算是排名相當不錯的大學,當初遠從新澤西州來北卡念書,除了就業率佳,許多學長還沒畢業就被大公司搶著要,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該校的基督徒校園團契很熱絡。

        大三結束的暑假,同學們已如火如荼地準備「就職活動」─投履歷、參加校園面試,希望在畢業前就能確定有工作。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十幾家知名大企業,每年暑假前,以及秋季開學後,會舉行兩波大型校園徵才活動。同學們除了在學期間兢兢業業固守學業成績,寒暑假還不斷爭取實習機會,就是希望獲大企業青睞。

        據我觀察,有暑期實習經驗的同學,進入大企業的機會似乎容易些。每年暑假,我也很努力地試著去找能夠學以致用的實習機會,然而都無法找到。只好退而求其次,留在學校幫教授做研究。大三結束的暑假,同學們一個個傳出捷報,不但找到工作,還不只一家公司聘請。2011年5月,我投出二十幾封履歷,卻悉數慘遭滑鐵盧。 

每次打電話回家,父母總會在電話中安慰我、鼓勵我,也為我禱告。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擔心,上帝有祂的時間,祂會為你預備最合適的!」

        父母的榜樣,讓我在每次面試之前,也都先禱告。2011年10月的校園徵才,約好一點四十五分的面試。平時平均每十分鐘一班的校車卻遲遲不見蹤影,眼看著一點半了,校車還是沒有來,我開始緊張了。我從站牌奮力地跑了一英哩到面試場地,終於趕在面試開始前一分鐘進入會場。當時的我,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以當時的「狼狽」情況,我完全不覺得會得到工作機會。不料,一星期後收到通知,竟得到了這家大型科技顧問公司的聘書。

        我已在這家公司任職了一年半,很珍惜這個工作。回顧求職過程,我經歷了「上帝早有預備」的奇妙安排。原來我以為最有把握的,卻落空了;而以為絕不可能的,上帝卻成全了。這也應驗了爸媽最常說的一句話:「不要擔心,上帝有祂的時間,祂會為你安排最合適你的!」

實例四:給我堅韌的愛
(林恆光/研究生/地點:美國印第安那州)
        我必須承認,爹地給我的勸告,我並不是百分之百都會聽,甚至還會因意見不同而發生衝突。但我也必須坦承,畢竟他人生閱歷比我豐富,而且他是敬畏上帝的基督徒。就拿念研究所這件事來說吧,他的確比我想得深、看得遠。2011年,若不是爹地恩威並濟,趕我去念研究所,我可能現在還在那家保險公司,得過且過地安逸生活。

        2005年我從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經濟系畢業,很順利地進入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公司離家不到十分鐘的車程。「錢少、事少、離家近」,即使起薪低一點,我也不是很在乎。反正新人嘛,而且我也不必付房租。「好漢不怕起薪低」,這是我常給自己的安慰。心想過一兩年有了經驗,就可以調到更專業的部分,薪水一定會提高。不料,一晃眼,六年過去了,我不但沒有換部門,薪資也幾乎是「原地踏步」。

大學畢業時,我和爹地達成協議,先工作一兩年再念研究所。一方面是累積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大學四年,念外州學校已經花了家裡不少錢。先工作幾年,再進修也不遲。

        現在回頭看,六年工作經驗,沒有得到預期的成長,虛度了光陰。安穩的生活與被動的性格,讓我滿足現狀,停滯不前。工作到了第四年,爹地看我日復一日毫無變化的生活及對申請研究所完全沒有動靜,終於按捺不住,與我做了一次決定性的長談。

        這當然不是我們第一次談有關「遠景」的話題,但這一次,我知道爹地是有備而來。當然他沒有聲色俱厲,而是很誠懇地試著與我溝通,了解我的想法。談話中,我可以感受到爹地恩威並濟,軟硬兼施。爹地開出一個期限,若我不想去念研究所,原先為我預備的學費戶頭就會自動被關閉。爹地也嚴肅提出考慮換房子的事,讓我搬出去租房子的機率是頗高的。以前我總覺得日子過得去就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與爹地再次長談,我不得不打起精神,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2014年我就要從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了。我很感恩,三年前爹地推了我一把,讓我離開家中的避風港;是他堅韌的愛,讓我找到了自己的「遠景」。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76期(2014年04月)
更多真愛雜誌精彩內容→https://www.familykeeperss.org/untitled-c1fie

回上層

聯絡資訊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電話:(02) 8732-8019
10674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288號
上班時間:
週一至週五 9:30-12:00,12:30-17:30
統一編號 : 94996113

捐款資訊

永豐銀行和平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銀行代碼:807

銀行帳號:162-001-0019171-3

 
線上捐款

社群連結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