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 0
  • 會員登入
    CLOSE
  • 關於真愛
  • 真愛服務
    • 回上一頁
    • 單身服務
    • 協談輔導
    • 婚姻導師學院
    • 真愛雜誌訂閱
    • 讀書會
    • 家庭心理學 Podcast
    • 訂閱制 Podcast (付費收聽)
    • 免費學習專區-【家庭心理學影片】
    • 免費學習專區-【有嬅直說 Podcast】
  • 真愛TV
  • 線上學院
  • 媒體報導
    • 回上一頁
    • 真愛雜誌
      • 回上一頁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 奉獻捐款
  • FB同步資訊
  • 會員登入
  • Copyright © 2017 MIRACLE
購物清單 0
前往結帳

揮別婚姻恐懼症

  • 首頁
  •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單身篇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現今社會,離婚率高得嚇人,生育率低得離譜,「怕婚」成了現代男女共通的潛在恐懼,「晚婚」成了流行的趨勢,連「不婚」,都成了相當常見的選項。到底,現代男女,何時「適婚」,何時該等,何時該勇於踏上紅毯?咱們來聽聽專家輔導怎麼說。

        長年輔導許多未婚男女,即將出版有聲套書《幸福,就在這裡—完全婚戀手冊》(書+MP3光碟)的真愛家庭協會婚前事工負責人吳貴珠老師指出,隨著時代的轉換,社會大環境與家庭型態也在改變,以致交往中男女論及婚嫁時的考量與年齡、時機都在變。以下是她的真情分享—

晚婚因素
        曾有媒體報導指出,目前臺灣與香港擁有碩士、學士學歷的平均結婚年齡,從二十年前的男性26歲延後至今天的32歲,女性也從23歲延後至今天的28歲左右。

        現代教育普及,擁有更高的學歷與專業知識,代表著將來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與優厚的薪資,傳宗接代,不再成為結婚主要考量目標,取而代之的是,學歷背景是否相符、經濟基礎是否有一定的程度。因此,高學歷的「讀書人」越來越多,真正有經濟基礎與賺錢能力的年齡也往後移,於是,若想有經濟基礎再來結婚,就只有一等再等了。

        教育程度影響經濟基礎起步時機,而持有錯誤的經濟價值觀,也是導致婚姻大事被迫延後因素之一。

        志誠和小華交往多年,感情穩定且論及婚嫁,雙方家庭也給予極大祝福,連婚前輔導課程都參加了,可是仍遲遲無法敲定何時踏上紅毯。當問及真正原因時,志誠才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是因為還存不夠錢買顆大大美美的名牌鑽戒戴在小華的指頭上。畢竟,大家不是都說,結婚就這麼一次,難道不該在正式求婚時,就讓女方風光驕傲一下?!

        鐘萍從學校MBA畢業後,隨著母親進入香港金融市場,在認識的人中不乏遇及「有錢人」,也從此「開啟」了她的眼光,認為嫁個「富二代」,不但將來可少辛苦幾年,婚後若自己想繼續工作,也有更多的人脈與成功的機會。於是,寧可割捨已交往多年的男友,轉由朝著這個結婚目標找對象,更哪管自己都已過了三十歲大關。

        從以上兩個實例可看出,當青年男女被世界虛榮的價值觀蒙蔽,結婚大事自然被順移到諸多人生規劃的隊尾。

        再加上,現在社會上的傳媒,對正確的家庭婚姻觀多缺乏正面的教育宣導,過於注重追求個人自由,崇尚單身貴族的生活型態。更由於近年來家庭「少子化」的現象,造成下一代子女在受寵環境中成長,對於伴隨婚姻而來的束縛與責任,敬而遠之。

身、心、靈成熟
        除了從生理年齡來考量適婚時機外,心理心智上的成熟,更是跨入婚姻門檻不可不注意的重要指標。因為那將大大影響選擇對象時的眼光。

        人在心理上漸趨成熟會經歷三個階段:

        幼童倚賴父母,屬於情感依附的階段。

        青少年時期,進入了心理成長茁壯期,已漸漸有為他人付出關懷的渴望,但仍在父母的引導遮蓋下繼續學習愛的功課。

        直到在家中被「愛飽了」,成年了,開始能以健全的心智與態度,「自主地」與人產生愛的連結,成為一個獨立的「愛的管道」,同時,也願意為所愛「負起責任」,這就是身、心皆成熟的階段。

        此外,除了「心理成熟」是適婚與否的重要觀察指標外,擁有相同的信仰靈性生命也是不可忽略的。婚前就在信仰上取得共識,會比婚後才苦於因信仰觀不同而帶來的衝擊與難處,要容易處理得多了。所以,寧可在婚前等待,也不要婚後才來要求對方和自己有共同的信仰。

父母婚姻的典範與引導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婚姻關係也是影響子女婚姻價值觀建立的重要因素。一個在父母健全和諧的夫妻關係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對婚姻較有信任感,願意在婚後為家庭付上責任代價,在時機成熟時,也較勇於進入婚姻、組織家庭。相反地,當社會上的離婚率與家庭暴力現象持續增加,交往中男女對於進入家庭,就更需要額外的勇氣與信心了。

        每當莉芬想到自己那個已年過三十的女兒,到現在連個男朋友的影兒都沒有,就不禁歎氣連連!似乎現在能找的人選,都是年過四十歲的男士,有幾次,甚至還有人介紹五十好幾的「歐吉桑」(大叔)給女兒呢!

        記得當初女兒大學剛畢業時,不乏追求的對象與機會,但都讓她這個當媽的給否決了。她總是告訴女兒:「現在是妳追求專業訓練的時間,不要花時間來交男朋友,等到成功,妳就可以選到更好的對象。」沒想到事與願違,一年年過去,雖然乖巧聽話的女兒果真在專業上頗有一番作為,但隨著年歲漸長,不再是她選人,而是人選她。

        每思及此,心疼、懊悔,莉芬不禁覺得是自己誤了女兒的婚姻前程。

輔導建議
        如何幫助交往中的青年不懼怕進入婚姻,並對選擇「適婚」時機更有自信呢?以下有三點建議:

1. 父母的引導與祝福
        父母無須等到子女成年時,才開始關心他/她們的交友情況。事實上,從子女年幼時,父母就可以時常打開交友話題的溝通管道,適時給予正面的交友引導與建議。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也學習信任子女交友的眼光與判斷力,並給予失敗與犯錯的成長空間。所以當子女成年時,就較願意與父母公開分享交往的異性朋友,接受意見,更減少因父母「突然」用權威插手「干涉」,而導致的親子誤會衝突。

        至於子女,要了解結婚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也是兩個家族的事。在男女交往的過程中,以尊重受教的態度,聽聽父母給的建議,並尋得雙方父母的祝福來進入婚姻。是值得努力爭取與期待的。

2. 積極自我預備
        交往中男女除了沉醉在甜美的愛情中,平時也當多涉獵正面健康的婚前教育資訊。舉凡書籍、婚姻講座等等,都是很好預備自己的資源。此外,除
了單單要求尋找一個品德、個性都健全的對象外,自己也要致力於成為一個具備健全人品的人。

        藉著接受婚前教育的自我學習,可以幫助交往中男女對正確婚姻觀產生共識,以及對何時該進入婚姻,何時該等待,有更明確的了解與信心。

3. 尋求輔導諮詢
        除了以上提及的適婚時機參考資源外,主動尋求婚前輔導諮詢更是一個重要的婚前預備步驟。

        透過兩性或婚姻專家的輔導諮詢,能幫助男女在交往過程中釐清彼此相異的家庭婚姻觀念,指出互動的盲點與錯誤期待,並實際對所遇難處提供解決方向和建議。

        結婚是兩個健康成熟的人走向合一之路,所以在長大成熟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創傷,無論是原生家庭或是交友過程的創傷,都是婚前協談所要關懷的項目,透過協談輔導,有助於個體的心靈趨向成熟。


吳貴珠老師所著【幸福,就在這裡──完全婚戀手冊(附幸福婚姻不是夢MP3)】,若欲購買請洽詢天恩出版社 https://www.pcstore.com.tw/graceph/M10901691.htm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64期
更多真愛雜誌精彩內容→https://www.familykeeperss.org/emagazineindex

回上層

聯絡資訊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電話:(02) 8732-8019
10674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288號
上班時間:
週一至週五 9:30-12:00,12:30-17:30
統一編號 : 94996113

捐款資訊

永豐銀行和平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銀行代碼:807

銀行帳號:162-001-0019171-3

 
線上捐款

社群連結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