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 0
  • 會員登入
    CLOSE
  • 關於真愛
  • 真愛服務
    • 回上一頁
    • 單身服務
    • 協談輔導
    • 婚姻導師學院
    • 真愛雜誌訂閱
    • 讀書會
    • 家庭心理學 Podcast
    • 免費學習專區-【家庭心理學影片】
    • 免費學習專區-【有嬅直說 Podcast】
    • 【婚姻講座】夫妻密室系列
  • 真愛TV
  • 線上學院
  • 媒體報導
    • 回上一頁
    • 真愛雜誌
      • 回上一頁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 奉獻捐款
  • FB同步資訊
  • 會員登入
  • Copyright © 2017 MIRACLE
購物清單 0
前往結帳

【遠距家庭勤守護】人雖遠,心卻可以很近3-2

  • 首頁
  •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婚姻篇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前文提要:上期分享了「是否適合過遠距夫妻生活」自我檢測表及增進遠距夫妻信任與親密感的「十個愛的約定」。此次與大家探討遠距夫妻及親子關係的維護與經營。

        2004年,我們帶著三個年少的兒女到美國北加州生活進修,因為經濟上的需要,維超成為「空中飛人」奔波於臺美兩地。

        維超獨自在臺灣開診所,下班之後回到空蕩蕩的家裡,每天獨自用餐,常常是食之無味,心緒低沉。雖然幾乎每天早、中、晚都跟妻小通電話,但是沒有家人可以面對面聊天的孤獨感是很不好受的。

        而在太平洋彼岸,玲珍單槍匹馬在陌生環境中獨自帶著三個就讀不同學校的孩子,辛勞可想而知。

        經多方考量和討論,我們達成共識,希望儘早結束這種遠距夫妻生活。因此2010年秋天,當兒女們陸續進入大學之後,玲珍就回到臺灣和維超團聚了。

維護遠距婚姻品質三處方
        婚姻不會自然而然就變得幸福美好,反而很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磨損,所以需要用心經營呵護,才可能結出美好甘美的果實,而夫妻關係更會因為距離而生變,所以更需盡心盡力盡意去維護。我倆合著的《遠距家庭勤守護》有聲教材及所主持的《遠距家庭守護的六堂課》電視節目中,都強調有效經營夫妻關係的重要,否則覆巢之下無完卵,很可能整個家庭分崩離析。遠距夫妻要如何有效實踐呢?

處方 1 保持夫妻的相依相助
        雖然遠距夫妻無法在日常生活中朝夕相處、分擔家事,但仍然要有「共識感」與「共事感」。常言道:「分享的快樂是加倍的,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如果夫妻雙方都有同為一體的共識,面對各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難時,將會更有信心與勇氣,知道遠方的配偶是跟我共度患難或共享快樂,就比較不會感覺孤單。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可行的家事分擔及家務討論,因為夫妻倆都是一同為這個家、為彼此的關係而努力。

處方 2 經營創意的夫妻生活
        遠距夫妻的關係是特別需要精心培養、用心澆灌、留心學習的,例如安排一些創意的活動行程,更要珍惜與刻意經營相處的時光,以便在分開兩地的生活中可以常常回味記憶中的美好。

處方 3 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伴侶
        說實在的,長期身居兩地會加深夫妻溝通的困難度,因此要特別留意溝通的秘訣。在那六年的雙城生活中,我們從蘇珊強森Susan M. Johnson學習遠距溝通的三大訣竅:可及性(我隨時能夠找到你/妳);回應性(我能信賴你/妳在情感上回應我嗎?);投入性(你/妳會珍惜我並陪伴在我身旁),以利「打通遠距夫妻溝通血脈」。詳情可掃描文末的QR code觀看「遠距家庭守護6堂課」的實境影片。
作者夫婦當年遠距相逢,共處出遊
遠距家庭親子關係三不與三要
        遠距家庭與一般家庭的親子關係一樣,要先滿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孩子需要內心的安全感、穩定的歸屬感及無條件被父母接納的愛。遠距家庭亦被稱為「假性單親」,意即孩子擁有雙親,但是實際生活只有爸爸或媽媽其中一方,單親的一方要承擔雙親的照顧與教養責任。所以遠距家庭的親子關係只能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前題下,讓親子關係不因距離失了味。以下是一些提醒和建議:

1.不要讓孩子過早介入成人世界
        有一位母親時刻擔心長期派駐外地的丈夫會外遇,就常叫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兒在信件中提醒爸爸不可外遇。這女孩長大後,年近四十仍未敢踏入婚姻,很有可能是受到母親的焦慮及對男人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影響。孩子的快樂童年不可因被揠苗助長被剝奪,孩子也不宜承擔大人的責任,夫妻要齊心為家庭的完整做出努力。

2.不要造成孩子角色的混淆
        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自我的成長需求,父母不但不能用孩子來取代配偶的地位,更要清楚父母的價值不是以孩子的表現來決定,夫妻關係應優先於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的角色要界定清楚。

3.不要落入親職倒置的危險
        所謂的親職倒置是指孩子代替父母的角色。遠距夫妻常因為配偶不在身邊,而容易將成長中的孩子替代了成人的角色,以兒子為小爸爸、女兒為小媽媽,卻忽略孩子需要的是作孩子而非小大人。

4.要留意假性單親的情緒陷阱
        遠距夫妻的情緒陷阱常是覺得孤單,因此日常生活行程及時間上的安排很重要,各自要學習成長,勿終日唉聲歎氣。玲珍在美國那幾年進修神學院道學碩士及家庭事工主修輔導碩士,自助且助人,回到臺灣又攻讀教牧學博士。孩子們看見的是有自信、尊重兒女、不斷長進的父母,這會給對親子雙方都會帶來激勵。

5.要留意父親缺席的傷害
        孩子生命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需要父親積極參與塑造。父愛缺席的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同儕壓力的影響。青春期自覺遭到父親拒斥的女兒,很容易終其一生徒勞無功地尋求父愛,也較易發生婚前性行為且淪為單親母親;青春期的男孩也需要父親參與其生活的各個層面,陪伴安度混亂又掙扎的青春歲月,好讓內心的小男孩順利地與日漸長大的身量一同增長。

6.要在孩子的感情帳戶存款
        不論孩子有哪些表現,其實在他們內心深處,都很需要從父母來的肯定與讚賞。請常告訴孩子:「我以你為榮,你好棒,我好愛你……」。我們的三個孩子在這六年中的表現令人欣慰,我們常安排全家活動或出遊,增強家庭凝聚力。他們也是知道感恩的孩子,如今每逢母親節或父親節,都會寄來卡片或自製短片及打電話祝賀。無論在電話中或見面時,我們彼此都能自在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且互相代禱祝福,心中真是充滿無限的感恩。(待續。下期將分享遠距夫妻的外遇議題,及共渡人生風浪和自我成長的學習,敬請期待。)

必 備 成 長 教 材

1.「遠距家庭勤守護有聲書:5CD+1本書11課」,每一課皆有守護心情剖白及交流道,並有問題討論帶領指引。適合個人、夫妻或小組研讀使用(天恩出版社及國際真愛家庭協會聯合出版)。
台灣讀者若欲購買,請點連結:http://bit.ly/2Xtb9Mj
2.《遠距家庭6集電視節目》,由邱維超、延玲珍主持,GOODTV幸福學堂錄製,邀請有遠距家庭經驗的夫妻現身說法及分享經歷。觀賞真實感人的例子與精彩的「心的距離」主題劇,適合個人、夫妻或小組作為學習成長及關輔的教材。收看節目請點連結:https://www.familykeepers.org.tw/edcontent.php?lang=tw&tb=3&cid=4

作者夫婦為國際真愛家庭協會「遠距家庭事工」負責人,他們曾為GOODTV主持錄製了《活力婚姻必修的10堂課》,對遠距家庭生活必將帶來相輔相成的助益。收看節目請點連結:https://www.familykeepers.org.tw/edcontent_d.php?lang=tw&tb=3&cid=28&id=262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106期
更多真愛雜誌精彩內容→https://www.familykeeperss.org/emagazineindex
回上層

聯絡資訊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電話:(02) 8732-8019
10674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288號
上班時間:
週一至週五 9:30-12:00,12:30-17:30

捐款資訊

永豐銀行和平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銀行代碼:807

銀行帳號:162-001-0019171-3

 
線上捐款

社群連結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