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 0
  • 會員登入
    CLOSE
  • 關於真愛
  • 真愛服務
    • 回上一頁
    • 單身服務
    • 協談輔導
    • 婚姻導師學院
    • 真愛雜誌訂閱
    • 讀書會
    • 家庭心理學 Podcast
    • 免費學習專區-【家庭心理學影片】
    • 免費學習專區-【有嬅直說 Podcast】
    • 【婚姻講座】夫妻密室系列
  • 真愛TV
  • 線上學院
  • 媒體報導
    • 回上一頁
    • 真愛雜誌
      • 回上一頁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 奉獻捐款
  • FB同步資訊
  • 會員登入
  • Copyright © 2017 MIRACLE
購物清單 0
前往結帳

第二個母親

  • 首頁
  •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婚姻篇

媒體報導

  • 真愛雜誌
    • 婚姻篇
    • 親子篇
    • 職場篇
    • 單身篇
    • 家庭親情篇
    • 個人成長篇
  • 活動花絮
  • 新聞報導
  • 真愛直播室
  • 真愛分享

第二個母親

█張梅
        么女加上獨生女,這個身份在我們家可特別了。在我兩個哥哥眼裡,我可是集父母寵愛於一身。因為,他們不是聽到我父親說:「妹妹小你們這麼多,讓著她點。」就是聽到我母親說:「別欺負妹妹,多愛愛她,不知她將來進到怎麼樣的婆家?」言下隱含著擔心我將來沒好日子過。

愛是意志的抉擇
        這份掛慮是母親愛的負擔?還是久遠以來流傳著太多惡婆婆、壞媳婦的傳說影響人心?時至今日,讓人扼腕的事實卻是,在華人社會裡,造成離婚最可怕的殺手之一,乃是「婆媳問題」。
        這個問題臨到我是在一九九二年,我的丈夫閻凱毅決定接他的父母來美國同住。我們這個成立了七年的小家庭,就開始做各樣的預備。房間、家具倒容易,心理誠惶誠恐的感覺就得花點功夫了。我與公婆只有一面之緣,我的緊張,是因為家中要住進兩位相當陌生的老人家,不知相處的情況如何。
        一天, 凱毅慎重地對我說,我需要有心理準備,以後這個家裡,我會變成唯一的外人。丈夫理性的話語,聽在我的耳中,著實讓我情傷了一陣。
        然而,凱毅的提醒是對的,就公婆而言,兒子孫女都是他們的血親後裔,而我,雖是媳婦,卻仍陌生,不免擔心是否能彼此接納?是否能相處融洽?
        想到我當初接受這個「婚姻包裹」時,接受的是整個的凱毅及他所有的周邊關係,我不能只要某些,退回某些。
於是我暗自立志,不論婆婆是對我寵愛有加,還是嫌棄在外,我還是我。媳婦這個角色,我定意全力以赴,以愛贏得婆婆的心。究竟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同有一個愛的對象─她的兒子,我的丈夫。
        沒想到的是,我的婆婆以同樣的心意先我一步,扮演起好婆婆的角色,引著我尋跡而行,使我更能勝任媳婦的角色。

愛是贏得的
        凱毅和我曾計畫,不論男女,都只生兩個孩子。因此當我開刀生第二個孩子時,就請醫師順便替我做結紮手術。醫師一看又是個女孩子,就猶豫著不敢進行了,跑出手術房徵詢家屬意見。
        我的母親也因為我沒有替閻家生個男孩,而不贊成我做結紮手術,生怕我和凱毅將來會後悔。但是,婆婆卻不加干涉,她完全尊重我和凱毅的決定,並且連連地說,母女平安就好,要感謝上帝,孩子健康的出生,不論男孩女孩都是上帝的恩典。
       於是多少年來,在許多家庭中造成傷害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就在婆婆一聲聲感謝上帝中消失了。我也因此事更深刻地認識我的婆婆,敬重她並且愛她。
       只有一方的愛,如同只搭了一半的橋,我還需要贏得婆婆的愛。在未裝淨水機之前,我們家一直是買水喝。一天,我看到水壺空了,也顧不得外面下雨,就把十個空水壺都放上車,出去買水。沒想到回家時,聽到公公婆婆對話,正嘀咕著我下雨天還往外跑。我悄悄地走回車房,委屈的眼淚如屋簷的雨水往下淌。
       這時上帝的話在心中浮現:「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又有恩慈,又有恩慈…是了!我快快地抹乾眼淚,提起兩壺水,輕快地走出車房,大聲叫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 !」
       婆婆問我到那兒去了,我晃晃手中的水壺答道:「你們喜歡喝茶,我去買水。好水才能泡好茶呀 !」我不知道需要多少的努力,才能贏得婆婆接納我的心。但是我知道這件事在我和婆婆之間,是個美好的轉捩點。

愛是彼此尊重
       平安的「安」,從字形看,彷彿在強調「一個屋簷下只能有一個女人」。若是有兩個女人都想出頭的話,必定沒有平安。和婆婆同住的數年裡,我們的關係是平和安詳的,因為我們彼此尊重。
       一次,我要責罰犯錯的孩子,婆婆卻在一旁替她們求情。我和凱毅礙於婆婆的情面,就放過了孩子。但是事後,我請凱毅去向婆婆溝通,管教孩子是父母的天職,為了不讓孩子養成投機取巧鑽漏洞的習性,請婆婆在我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要插手。這項請求獲得了婆婆的尊重。從此在我管教孩子的時候,她不再介入。
       我明白這樣的克制,對疼愛孫輩的奶奶來說,有多困難。我也儘量避免在老人家面前管教孩子。「尊重」,多好的禮物啊!
       我由衷地謝謝婆婆,同時我也回了一個婆婆喜歡的禮,那就是︰除非被徵詢意見,我不介入婆家的事。婆家的事,當然會影響到我們,但是凱毅這個長子,本就是原生家庭的一份子,也是我們這個小家庭的頭。他的雙重身分,使他有雙重的責任。任何一邊多加的意見,只會給他增加壓力難做人。
       因此,我讓他全權作主,無條件地支持他,相信他在每件事情上都會考慮周全,做最好的決定。若說我真有什麼意見,那就是提醒他多顧念他父母親的需求,因為這邊有我撐著。我想這是我能敬重婆婆最好的方式了。

愛是互相體貼
       每星期我們家都有數次的聚會,這情況是在公婆來與我們同住之前就有的。起初,我和凱毅都沒有留意到,每次聚會都意味著公婆得幾小時關在房中不出來,因為他們怕走動時會干擾我們,帶給我們不便。婆婆總在聚會前幫助我預備茶點,聚會後又為我整理乾淨。
       諸如此類的體貼,在我們共同生活中,是我經常能享受到的。婆婆的體貼,減少了我作媳婦的緊張與壓力﹔同時,婆婆的作為,也為我留下了榜樣──愛是為別人的益處著想。
       及至婆婆生病住院,長期臥病在床,最大的喜樂就是兒孫去看她。但是到後期,因身體虛弱,有時連親人看她,她都沒有太明顯的情緒反應了。
       一次,我推著她坐輪椅散步,婆婆需要新鮮空氣,同時她也喜歡風從臉上拂過的感覺,走了不少時間,婆婆體貼地說:「累了吧?回房好了!」我看看時間,可以再過十分鐘才去接孩子,就回答說:「不累,媽媽喜歡,就再走一下。」
       此時,婆婆臉上浮現一抹難得的笑意。我頓時明白前面的數十分鐘,我不過體貼了她的身體,而後面的十分鐘,我卻體貼到她的心靈了。而此時此刻,也只有被滋潤的心靈,才能減輕她的病痛。噢 ! 我為何沒早點學會「體貼」的精髓呢?
       我的母親於2000年過世,她離世前已經確知她的寶貝女兒進了一個好婆家。我的婆婆於2002年過世,她離世前已經確知她的媳婦會紀念她如同她的親生女兒一樣。
       走了一個母親,又走了另一個「母親」,我多麼懷念她們啊 !
       我想到我的兩個女兒,有一天她們會成為別人的媳婦,但願我這個作母親的,在身為人媳的角色上給她們作了好榜樣。
書刊中有許多的技巧可以學習,學問中有許多方法可以使用,但是人際關係只有用心經營才會圓滿。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所以不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關係。惟有愛,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張梅為本會董事暨會務顧問閻凱毅夫人,育有二女,定居南加州羅蘭崗。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14期
更多真愛雜誌精彩內容→https://www.familykeeperss.org/emagazineindex
回上層

聯絡資訊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電話:(02) 8732-8019
10674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288號
上班時間:
週一至週五 9:30-12:00,12:30-17:30
統一編號 : 94996113

捐款資訊

永豐銀行和平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銀行代碼:807

銀行帳號:162-001-0019171-3

 
線上捐款

社群連結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